市委、市政府:
2022年,市殘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委法治建設工作精神,以高質量黨建為引領,統籌推進以民生保障為重點的各項殘疾人工作,大力推進法治建設工作?,F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1、加強學習,樹立法治用人導向。加強法律法規學習。會領導堅持把黨內法規制度作為黨組會議、中心組學習和機關學習的重要內容,組織學習和傳達習近平法治思想略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要求機關干部職工始終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穿至日常業務工作全過程,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市提供法治保障。為提高市殘聯領導干部憲法法律意識,推動領導干部帶頭尊崇法治,每年“全國憲法日”期間,市殘聯結合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組織殘聯系統工作人員開展憲法知識學習、憲法法律知識測試等活動。
2、依法履職,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扎實開展鄉村振興。制定印發了《通化市殘聯“助力鄉村振興,服務百村殘疾人行動”2022年工作計劃》,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完善脫貧殘疾人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通過走訪摸底及時將有返貧風險和致貧風險的殘疾人納入監測預警范圍。落實“智志雙扶”農村殘疾人就業增收項目,對355名農村殘疾人給予產業扶持;對78名農村困難殘疾人進行實用技術培訓。全市已建成殘疾人網絡創業孵化基地6個,新培育了“滕新歡”農村電商創業典型。
有效提供教育服務。配合市教育局比對了111名義務教育階段在校貧困殘疾學生身份信息,幫助他們接受貧困救助。市、縣兩級殘聯聯合本地教育部門為有需求的殘疾考生提供適當的高考服務。
大力扶持殘疾人創業就業。通過設備補貼、資金補貼等方式,扶持殘疾人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集安市、通化縣、柳河縣共配備了523名農村殘疾人靈活就業崗位人員。
持續辦好民生實事。以殘疾人動態更新數據庫為依據,根據殘疾人實際需求開展精準康復服務。依托現有培訓機構開展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開展了網絡直播、手工編織、面點、廚師等培訓。利用市殘聯微信公眾號、快手公眾號、網站廣泛宣傳扶殘助學金政策。對全市100各村級殘疾人服務場所和236戶困難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
著力推進“基層建設年”。加強對農村殘疾人的關愛和投入,根據殘疾人實際需要和場所實際情況配發安裝康復器材。切實做好殘疾人證跨省通辦。落實便民服務舉措,加強對殘疾人證跨省通辦工作的監督和指導,全市6個縣級殘聯已通過跨省通辦系統辦理殘疾人證71人,其中,跨省50人、本省跨市15人、本市跨區縣6人。
認真籌備殘聯換屆。制定了《通化市殘聯第八次代表大會工作方案》《通化市殘聯第八次代表大會籌備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方案》,并下發到各縣級殘聯?;I備打造縣級殘聯換屆工作樣本單位,指導一個縣級殘聯率先開展換屆工作,屆時組織其他地區殘聯觀摩學習,以此推動全市換屆工作規范、提前完成。
(二)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有關情況
1、健全完善法治建設組織機制。貫徹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緊緊圍繞法治建設工作目標和任務,將法治建設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要點,制定普法責任清單,完善法律顧問制度、政務服務事項等,確保我會依法依規落實各項工作。進一步完善殘聯工作職責,使殘聯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更好地服務殘疾人,促進我市殘疾人事業發展。
2、健全完善政務公開機制。加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執行力度,按要求向社會公開殘聯信息,重點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加強殘聯系統門戶網站及殘聯信息公開網建設,開通殘聯微信公眾號、快手公眾號等,拓寬政府信息公開渠道,最大限度地滿足公眾對殘聯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三是健全完善行政決策機制。執行民主集中制原則,提拔干部、就業扶貧資金等“三重一大”事項均經黨組會議集體討論研究。
(三)存在問題或不足
市殘聯在推進法治建設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時在法治建設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地方,與上級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一是理論學習不夠深入,不夠系統。理論學習不夠積極主動。對習近平法治思想等重要理論思想的學習不夠深入,不夠全面,理論聯系實際的深度和廣度也不夠。二是法治科室建設滯后。主要是目前在法治建設方面沒有專門的常設科室,由相關的工作人員兼職。三是殘疾人法律法規政策和法律援助知識宣傳力度還不夠深入,特別是新政策宣傳的及時性、針對性、完整性上做得還不夠。
(四)下一步打算
1、貫徹落實“八五”普法規劃。按照我市“八五”普法規劃,結合市殘聯工作實際,著重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規。
2、加強干部職工法治培訓。組織市殘聯機關干部職工的法治培訓,開展學法普法活動。
3、健全依法化解矛盾糾紛機制。及時收集、分析殘疾人熱點、敏感、復雜矛盾糾紛信息,加強殘疾人群體性、突發性事件預警監測。
4、做好殘疾人信訪接待工作。引導殘疾人依法有序表達利益訴求,健全殘疾人權益維護應急處置機制。
5、做好殘疾人法律救助。開設綠色通道,以滿足殘疾人法律救助、援助需求為導向,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水平,著力加強對殘疾人法律救助、援助供給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