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忠麗今年35歲,兩歲那年因患小兒麻痹,造成腿部殘疾。少年時,尹忠麗便立下志愿,長大一定要當醫生,為民解除痛苦。經過努力,她實現了這個愿望,目前是柳河縣孤山子鎮南圍子村的村醫。
1999年,尹忠麗考入柳河衛校,三年中專畢業,在孤山子鎮中心衛生院實習一年。實習期間,因刻苦好學,受到醫生們的好評,大家都愿意把技術傳授給這個身殘志堅的女孩。時任孤山子鎮衛生院院長的相洪德主動推薦尹忠麗到南圍子村當村醫。
2003年,22歲的尹忠麗在南圍子村開辦了診所,從此,南圍子村結束了沒有村醫的歷史。
初次創業,尹忠麗經歷了很多艱辛。手里沒有錢,找不到合適的房子,尹忠麗以年租金600元的價格,租下了位于村道旁邊的一間廂房。房子非常簡陋,只有一鋪火炕,擺上藥柜和操作臺,幾乎沒有下腳的地方。冬天寒冷,來輸液的患者被尹忠麗統統安排在炕上,母親給縫了一些小棉墊子,晾衣繩上掛著一溜鹽水瓶,炕上一溜蓋著小棉墊的患者,這成了陋室診所的一個景觀。
待患者如親人,尹忠麗做到了。她又用真誠換取了村民的認可和信任。
過去南圍子村沒有村醫,村民患個小感冒都要走幾里路到孤山子鎮衛生院就醫。村里來了村醫,大家都興奮不已,可是看到這個醫生是個稚氣未脫的女孩子,還是個殘疾人,有的人很失望,暗地里表示不信任。尹忠麗決定用行動打消村民的顧慮。在村里開診所,大家最關心的莫過于藥品價格。尹忠麗從來不隨意加價,有的常用藥甚至比街里藥店還便宜。不賺錢的藥一般情況下藥店都不愿意經營,但尹忠麗不是這樣,她把沒有利潤的正痛片、去痛片、感冒通什么的都備齊,村民有個頭疼腦熱的,再也不用去孤山子鎮里買了。
診所剛開時,尹忠麗只敢給大人扎輸液針。一次,來了一個孩子,感冒發燒,孩子媽媽說:“尹大夫,俺信著你了,你給扎吧,俺們抱著孩子去醫院,路上怕發燒嚴重了?!笨粗⒆計寢屝湃蔚哪抗?,尹忠麗穩住神,剃去孩子腦門的一綹頭發,盯住細細的血管,屏住呼吸,一針扎上了。輸上液,孩子的體溫慢慢降下來了,尹忠麗長舒一口氣,擦去了滿頭汗水。
為了提高業務水平,尹忠麗定期到縣里學習,特別是小孩子的頭皮針,她多次到縣醫院向老護士取經,做到精益求精。通過一年多的學習和實踐,各種農村常見病也都能處置自如。漸漸地,尹忠麗得到了村民的認可,周圍村屯的患者也都慕名到她這里就醫。
2004年,“房東”變“新郎”,尹忠麗和房東的兒子張學禮喜結良緣。尹忠麗在生活和工作上都有了幫手。
新婚第一年的年夜飯,尹忠麗印象深刻。小夫妻倆正包著餃子,外村一個村民來敲門,說他老爹突然暈倒了。張學禮急忙把手扶車打著火,拉上尹忠麗直奔患者家。經診斷是眩暈癥,經過打針、服藥,老人終于清醒過來。處置完病人,夫妻倆回到家,村里人家的鞭炮都已經放完了。
南圍子村地處孤山子鎮南部,轄3個屯。因溝深,路況不好,群眾就醫非常困難。每當遇到屯子里有病人,只要接個電話,尹忠麗就讓張學禮送她上門看病。數九寒冬,細心的張學禮在手扶車的車斗里鋪上厚厚的稻草,稻草上面再鋪上棉褥子,身體纖弱的尹忠麗身上蓋著棉被,棉被下面捂著藥箱子,方圓十幾里地的村屯,都留下了小夫妻行醫的足跡。手扶車雖然慢,又顛簸,但是,夫妻倆每次上門看病都沒有耽誤患者的病情。
尹忠麗懷著“醫者愛人”之心,對待每一位患者。有一次,半夜12點多了,鄰村一個叫楊柳的4歲小女孩發高燒39.5度,被父母連夜騎著摩托車送到南圍子村診所。當時尹忠麗生完孩子滿月不久,她不顧身體虛弱,迅速給孩子做物理降溫,并做輸液處理。輸完液,她怕孩子出意外,沒讓孩子離開,而是守著孩子觀察到天亮,直到孩子沒有問題了,才放心讓他們回家。
開辦診所多年,因西藥利潤薄,又不肯加價,尹忠麗夫妻倆并沒有掙下錢,目前他們家還住著父母留下的三間磚瓦房,日常生活也是非常節儉。但是,遇到沒有現錢打針買藥的村民,尹忠麗就讓他們先看病,啥時有錢啥時候給,幾年給不上的,也從來不去催債。
當村醫多年,尹忠麗深深懂得在醫學領域學無止境。為人妻為人母的她,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學習,每年除了定期到柳河中醫院培訓,她還自費學習中藥透皮技術,用學得的醫術為鄉親們醫治病痛,受到鄉鄰的好評。(柳河縣殘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