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化市東昌區東昌街佟江社區,一說起孫成山,被他感動的社區居民都夸他是孝順的好兒子。
62歲的孫成山在家中排行老三,自幼父親早逝,大哥和姐姐一直在外地工作生活。1990年至2010年母親去世之前的二十余年間,他每天脫著殘疾的身體堅持細心照顧母親,母親的一日三餐,日常清洗、去醫院就醫都是由他一人照料。“母親年紀大了,牙口不好,飯菜都要煮軟和些。”這是孫成山每天都做的事、說的話。由于多年照顧母親,本來就患有嚴重的類風濕的他,常年的操勞導致腰椎彎曲,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逢陰雨天更疼痛難忍,但他不叫苦、不叫累,把照顧好母親當成人生唯一目標。為了照顧好母親,連自已的終身大事都放在了一邊,鄰居們不解的說:“小孫啊,照顧母親和找個伴是兩回事,可別再耽誤了”。每當聽到這話,他總是憨憨的一笑說:“不是,在照顧媽的事上我不能分心”。
社區領導知道這事后,看著他身體殘疾,并且沒有經濟來源,還主動幫助他辦理了低保。
“母親把我拉扯大不容易,不能忘記母親的養育之恩是做人最起碼的標準。”每當有人贊揚他時,孫成山總是這樣說。有人說,老人又不是只有他一個兒子,而孫成山卻笑著說:“每個人家的情況不同,大哥年紀大,身體也不好,我就是家中的老大,孝敬父母是應該的。
2012年母親因病去世后,他好長一段時間都沒有適應過來,一想到母親他就會流下眼淚。每當鄰居們安慰他時,他總是含著淚說是自己沒有照顧好母親。每每看到他善良的自責后,居民們也會流下溫柔的淚水,覺得像這樣的好人、好兒子真是太少了。
孫成山不僅孝敬母親,而且對身邊的貧困人群、殘疾人也是能幫就幫。前些年,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等自然災害發生后,他主動來到社區向災民捐款;社區有活動或是誰需要幫助,他總是沖在前頭。他還是百姓說事志愿服務隊的成員,自從退休后就跟著服務隊走東竄西,清理小廣告、清掃白色垃圾,他總是托著殘慢的身體參加其中。前不久,聽說東昌區成立了助殘自愿者協會,第一個興沖沖的跑到社區說他要參加,他的這種無私奉獻精神一直感染著我們。
他是一個普通的殘疾人,但他用自己的平凡事一直在引導著人們,用他的平凡心溫柔著人們。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時刻地感染著鄰里街坊,他的每一件平凡的事都時刻提醒著我們要全心全意想著為民服務。(東昌區殘聯)
哥哥,姐姐每月400元的生活費和自己的低保金200元不僅母親一日三餐要管,就是日?;ㄤN和生活也要管。孫成山給母親花錢很舍得,母親想吃啥就給買啥,每年過節都給母親買新衣,可是給他花錢卻十分節儉”。